我国钢铁行业的“寒冬”正在成为一些民企刚企加速衰落的重要推手。据中新网报道,江西省萍乡市宣传部门昨日通报称,该市萍特钢铁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于10月24日停产,200多名企业职工工资无着落。目前,当地政府已派出工作组赶往企业,并安排专人对债权人进行接待登记。
小钢企承压与“宿命”
4月份利润减少九成,亏损面接近40%,销售利润率排名垫底,钢价创三年半以来新低…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这些扎眼的数据开始成为钢铁行业负能量的“代名词”。甚至,如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所言,钢铁行业尚未进入寒冬,目前只是“深秋”而已。
面对“寒冬”,诸多钢企已是冷暖自知。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,昨日,萍乡当地政府通报称,萍特钢铁有限公司(下称“萍钢”)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,其董事长董建乐和总经理董建武已经携资“跑路”。目前,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。
据悉,萍钢 (原名萍乡市青山轧钢厂)始建于1998年,为安源区2007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注册资本3000万元,法人代表董建乐,是一家集炼钢—轧钢为一体的特钢联合企业,目前具备年产80万吨特种钢生产能力。
2009年,该公司还进行过升级改造,通过投资1.8亿元淘汰了原有450型轧线设备和生产工艺,选用先进的650型连续式轧机,此后顺利投产。但此一时彼一时。钢铁行业经历“大干快上”的快速发展后,又跌入“越投产越亏损”的怪圈,特别在近两年,钢贸商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“跑路”案子比比皆是,并大有向钢厂蔓延的趋势。
根据萍乡当地媒体报道,很多供货商在向萍钢讨债过程中,一直遭到推诿,再后来发现董建乐和董建武不见了,两人已经携资2亿元出逃。媒体援引爆料人的说法,萍钢欠了不少原材料供应商的货款,多的1000多万元,少的也有一二十万。
昨日晚间,萍乡安源区政府万姓主任介绍称:“现在政法部门同时启动了司法程序,对厂里的设备封存并进行了财产保全的工作,同时青山镇政府对钢厂拖欠的员工工资已经垫付发放了。”但她表示,因为汇报对拖欠员工工资数额初步核实没有具体数额,其也无法提供具体数额。
值得玩味的是,从年初至今,钢价跌幅已达600~700元/吨左右,其中,4月份国内吨钢销售平均利润仅为0.43元/吨。同时,随着今年银行“钱荒”的扩大化,现在钢厂也要面临十分困窘的局面。可以说,萍钢的事件并非个例。此前,曾有唐山民营钢企老板因巨额债务“跑路”。
对此,中国钢材网分析师秦芬芬认为,随着钢价的不断下跌,钢厂的日子也不好过,“一方面,面对 铁矿石的高位运行,钢厂停炉或者检修更加亏损;另一方面,因钢价倒挂,商家亏损等问题,钢厂也不得不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,陷入水深火热中”。
“尤其是民营钢企,资金成本是很大的问题,原来钢贸商本身会分去钢厂一半以上的库存压力,是钢厂的蓄水池,现在钢贸商垮了,仅此一点,对众多中小钢厂都是致命的。”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副秘书长盛志诚分析。
目前,涉事公司所在的萍乡市青山镇党委、政府已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派出工作组赶往企业,安抚职工情绪,垫付工人工资,安排专人对债权人、货物供应商、农民工等人员进行接待登记,并加强现场巡逻确保公司资产安全,防止突发事件发生。
钢铁业“寒冬”远未结束
虽然产能过剩是钢铁整个行业充满“负能量”的根源,但国家和企业层面控产能的收效一直甚微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6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达到173.18万吨,旬环比增长1.3%;全国预估粗钢日产量215.63万吨。经过5月中旬开始的短暂调整,全国钢产量再度反弹。
据中国工业报报道,截至5月末,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1.83点,连续14周下跌,环比4月末下降3.92点,降幅为3.71%,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.69点,降幅为13.35%,这一价格水平也是自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。 |